联系方式
电话:025-83598273
传真:025-83598273
地址:南京宁海路南师大退教协办公室           (南师正门进向前50米)
在线咨询:
在线预约
  • 主题:专转本高等数学精品课程
  • 时间:20013-9-14
  • 地点:南师随园校区
  • 中文姓名:
  • 手机号码:
  • 电子邮件:
  • 活动详情请点击>>
  • 详细内容
    2011年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
    2013/8/29 17:24:01  浏览次数:3269  返回

    2011年江苏省专转本语文真题详解

    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簸 白
          B

          C
    贯 慰
          D
    压 献
    2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松弛 精粹 思辨 遴选
          B
    .粗犷 气概 瑰宝 发韧
          C
    .匮乏 修葺 倾刻 赝品
          D.
    人情世故 有恃无恐 额首称庆 鬼鬼祟祟
    1
    【答案】B
          
    【解析】A
    项滇池 Diān:素有“高原明珠”之美称的淡水湖,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癫狂、颠簸都是diān。白癜风diàn:皮肤生斑点后变白色的皮肤病名。

          B
    项晕车、愠色、酝酿、熨斗都读yùn
          C
    项慰藉jiè:安慰、抚慰。嫉妒jí dù
          D
    项血泊xuè、血压xuè、献血xiě、血汗xuè。
    2
    【答案】A
         
    【解析】B
    项“发韧”当为“发轫( rèn)”。

          C
    项“倾刻”当为“顷刻(qǐng)”。
          D
    项“额首称庆”当为“额手称庆”。
    分析:
          识记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语知的掌握情况,体现在试卷上主要是对字音、字形等内容的考查,所考查的这些内容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因为语文学习的所有内容都是建立在识记的基础上的,没有了对这些内容的识记,听说读写就没有了根基,语文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复习时,要准确把握常见字的音、形,做到见到的会读、会读的能写、能写的知道意思。
         
    另外,要熟读要求掌握的字词,要能够正确地识记语音,就要熟练掌握汉语拼

    字义(1分)
    3.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释义正确的一组是(   
          A
    循守旧(沿袭)    秣马厉(战士)    不齐(狗尾草)
          B
    骨铭心(刻)    嘉言行(美好的)    意兴珊(将尽;衰落)
          C
    .家四壁(仅仅)    无耻言(吹嘘)    力能鼎(用单手举重物)
          D
    .焚膏继(月影)    (应当)仁不让    管窥(瓢)测
    【答案】B
    【解析】A
    项秣马厉兵:喂饱马匹,磨快兵器。喻指准备作战或比赛。厉:磨(“厉”,古同“砺”)。兵:兵器。秣:喂养。因循守旧: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因循:沿袭;守旧:死守老的一套。良莠(yǒu)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莠:狗尾草,很像谷子,常混在禾苗中。

          C
    项无耻谰(lán)言:指不知羞耻的无赖话。谰言:诬蔑、抵赖的话,毫无根据的话。“谰”不能解释为“吹嘘”。力能扛(gāng)鼎: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
          D
    项焚膏继晷(guǐ):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焚:燃烧;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影或者指一种古代的计时工具。“晷”不能解释为“月影”。管窥蠡(lí)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管:竹管;蠡:贝壳做的瓢。窥:从小孔向外看。
    分析:
          成语是专转本考试必考内容,由于成语词汇量大,识记和运用有一定难度,不可能靠短期的突击来提高成绩。为提高成语题应试能力,对成语的复习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注重平时的积累。
         
    二、掌握猜读词义的一些方法。做好成语题,准确理解成语意是关键,理解是前提,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再结合语境分析判断、运用。
         
    三、了解成语运用中常犯的错误。

    修辞(1分)
    4.下列句子使用拟人修辞格的一项是(    
          A
    .天潮潮地湿湿,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B
    .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
          C
    .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都江堰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D
    .这种事在贝多芬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甚至在他已老到像一头苍熊时,他仍然是一只未经驯服的熊崽子。
    【答案】C
    【解析】A
    句出自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比喻修辞类的暗喻,比喻词为“是”,把抽象的思想比喻是天地一样潮湿,形象生动。
          B
    句出自元代诗人萨都刺的词《百字令•登石头城》,比喻修辞类的明喻,本体为“白骨”,比喻词为“如”,喻体为“雪”。
          C
    句出自余秋雨的散文《都江堰》,拟人修辞,都江堰当做只知奉献的乡间母亲,物化为人来写突出都江堰与长城的不同品格。
          D
    项出自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散文《贝多芬百年祭》,拟物修辞,把贝多芬的容颜比拟为一头苍熊,但其精神是未经驯服的熊崽子。
    分析:
          专转本考试的选择题中,还有单纯的修辞题。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纲的一个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在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比较小,涉及的面也不是很广,因而很多考生并不重视这一知识点的复习,甚至在复习时把它排除在外,认为这不是重点。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且不说修辞手法的使用对写作的作用,单从语言表达与阅读鉴赏上看,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方案,熟练运用语音知识,如声母、韵母、声调符号、拼音规则等。

     病句(1分)
    5.下列各句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本市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20%速度,大踏步向前发展。”这句话有语法错误。
          B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句中的虚词“而”表转折关系。
          C
    .“庄公寤生,惊姜氏。”句中的“寤”是“牾”的借字,应理解为“逆”、“倒着”。
          D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彼且奚适也?”这两个句子都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B
    【解析】A
    项“总产量”可以和“递增”搭配,但是和“发展”搭配不当,应该为“提高”。
          B
    项出自《荀子•天论》,句中虚词“而”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加强农业这个根本,同时节约费用,那么天就不能使他贫穷。
          C
    项出自《左传•隐公六年》,这里是通假字,通“牾”,倒着。“寤生”就是倒生,胎儿诞生的时候头先出来,庄公出生的时候脚却先出来,所以“惊姜氏”。
          D
    项前一句话出自《左传•僖公四年》,翻译为:楚国就把方城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正确语序是“楚国以方城为城,以汉水为池”,方城、汉水做宾语要前置;后一句话出自《庄子•逍遥游》,正确语序为“彼且适奚也?”,“奚”作为疑问代词“什么”,是“适”的宾语,要前置。翻译为:它将飞往什么地方呢?
    分析:
          细看专转本考试的试题,从中可以发现,其对病句的辨析基本是以判断正误的客观题型出现的,其中涉及语序、搭配、成分、结构等语法问题的较多,其次是语意及逻辑问题。
         
    总之,试卷中的病句辨析题有一定的难度,“病因”不是很容易看得出来。我们做此类题,除了熟练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逻辑知识外,一定要“惕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解决了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仔细地琢磨句子,细察猜析,切莫轻易相信平时的“语感”,要克服粗枝大叶套用程式的弊端。

    文学常识(10分)
    6.下面关于明清两代科举制度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每两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
          B
    .举人参加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C
    .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鼎之三足,故称“鼎甲”。
          D
    .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7
    .下列诗词名句与作者排序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A
    .张若虚、王之涣、柳永、纳兰性德 
          B
    .张九龄、孟浩然、秦观、李清照

          C
    .张若虚、孟浩然、秦观、纳兰性德 
          D
    .张九龄、王之涣、柳永、李清照

    8
    .以下作品,朝代、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赵氏孤儿》——元代——郑光祖
          B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明代——张养浩
          C
    .《官场现形记》——清代——刘鹗
          D
    .《病梅馆记》——清代——龚自珍
    9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先秦散文,一类是历史散文,以叙事记言为主,主要著作有《左传》、《旧战国策》等;一类是诸子散文,以议论说理为主,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
          B
    .自魏晋以来,辞赋骈偶化的倾向日渐明显。至南北朝时期,骈赋已成为文人赋作的主要形式,南北朝骈赋作家以鲍照、江淹、庾信、阮籍等为代表。
          C
    .唐传奇是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代表作有蒋防的《霍小玉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等。宋元话本以历史演绎和佛经故事为主,对明清小说产生直接影响。
          D
    .《三国演义》是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金瓶梅》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
    .“建安文学”是指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学。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指建安至东晋的一段 时间,其代表作家包括曹操、曹植、建安七子等。
          B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C
    .“前后七子”是明代两个文学流派的合称。“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D
    .“南洪北孔”是明代戏曲家洪昇与孔尚任的并称。洪昇是南方人,孔尚任是北方人,他们所作的《长生殿》、《桃花扇》负有盛名,故称。
    1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化,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朝觐在古代指臣子朝见君主。 
          B
    .寒食节在清明节后一日或二日。

          C
    .孝悌指孝顺父母,敬爱兄弟。 
          D
    .少牢指祭祀时只用牛羊二牲。

    12.
    “适用于公布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的文体是(    
          A.
    通知      B.通告      C.报告      D.通报
    13.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曹禺是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茶馆》、《北京人》等。
          B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表现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
          C
    .徐志摩的抒情诗《再别康桥》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眷恋之情。
          D
    .郁达夫的小说《沉沦》是作者在英国留学时期情感和思想的写照,具有鲜明的自传性。
    14.
    下列关于当代文学史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20
    世纪80年代中期,被称为第一篇“真正具有现代派小说味”的作品是铁凝的《你别无选择》。
          B
    .余秋雨的散文包含着对文化的深刻思考,将新时期散文推向了新的境界,其代表作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
          C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中国小说创作中涌现出“新写实主义”潮流,刘醒龙的《单位》、池莉的《烦恼人生》和方方的《风景》是其代表作品。
          D
    .“文革”结束后,中国文艺创作有复苏迹象,被称为“三只报春的燕子”的是刘心武《班主任》、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和王蒙的《春之声》。
    15.
    下列关于作家、国别以及作品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A
    .雨果——法国——《巴黎圣母院》
          B
    .莱蒙托夫——俄国——《静静的顿河》
          C
    .拉伯雷——意大利——《巨人传》
          D
    .夏洛蒂•勃朗特——英国——《呼啸山庄》

    6
    .【答案】A
          
    【解析】A
    项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不是两年)举行一次。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秀才)、监生、贡生均可参加。考试通常安排在八月举行,因此叫“秋闱(闱,考场)。”。按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分三场进行考试,每场考三天。考中的称为“举人”,头名举人称“解元”。中了举人便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7
    .【答案】D
          
    【解析】A
    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唐代张九龄《望月怀远》。
         
          B
    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代王之涣《凉州词》。

          C
    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南宋柳永《蝶恋花》。
          D
    项“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出自宋代李清照《一剪梅》。  
    8
    .【答案】
    D
         
    【解析】A
    项《赵氏孤儿》作者是元代纪君祥。
          B
    项张养浩,元代著名散曲家,代表作有散曲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C
    项晚清谴责小说家李伯元。

    9.  
    【答案】B
         
    【解析】B
    项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不是南北朝人。

    10
    .【答案】C
           
    【解析】A
    项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

          B
    项唐宋八大家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白居易是中唐代提倡“新乐府”诗歌的诗人。
          D
    项清代初年,剧坛出现了洪昇和孔尚任两位著名的传奇剧作家。
    11
    .【答案】A
            
    【解析】B
    项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C
    项孝悌(tì):孝,指孝顺父母;悌,指敬爱兄长。
          D
    项古代祭祀用羊、豕(猪)各一头,叫做“少牢”。
    12
    .【答案】B
         
    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事项时使用的文体,其主要特点是知照性、专业性、约束力。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13
    .【答案】C
           
    【解析】A
    项话剧《茶馆》的作者是老舍。
          B
    项《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D
    项《沉沦》是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情感和思想的写照。
    14
    .【答案】B
           
    【解析】A
    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称为第一篇“真正具有现代派小说味”的作品是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

          C
    项“新写实主义小说”开端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D
    项“三只报春的燕子”:白桦的剧本《曙光》;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15
    .【答案】A
           
    【解析】B
    项《静静的顿河》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作品。
          C
    项拉伯雷,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
          D
    项《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
    分析:
          文学常识是专转本考试语文试卷上的“常客”。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因为文学、文化常识是与名著分不开的。但是有的考生不从读原著入手掌握文学常识,复习抓不住重点,眉毛胡子一齐抓,其结果,往往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文学常识,就容易在干扰项面前前举棋不定,以致把答案弄错。文学常识的识记应围绕名家名篇有重点地进行,要从宏观上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要对有关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题材、内容以及艺术特色等有着一定的了解,这样做起题来才能游刃有余,面面俱到。

    文学作品赏析(15分)
    26.阅读下面这首词,请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艺术手法等角度,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15分)

    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6.【答案】
         
    【赏析答案】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咏物寓志,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多么冷落凄凉!无人过问的梅花,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驿外断桥、暮色、黄昏,原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
         
    下阕托梅寄志,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它开得最早的梅花,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在词中,写物与写人,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傲,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依旧保持着清香。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分析:
           文学作品阅读压轴题都是赏析题,分值都在15分左右,可见,赏析题型成为仅次于作文的板块。这种考查方式,改变了以往单单注重积累而忽视赏析的观点,不仅考查了诗词的理解,而且对诗词的诵读也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文学作品赏析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能力层次较高的创造性活动。目前,诗词赏析可说是考试复习的盲点,考生怕这类题,得分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如何解题,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言传”。所以要正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就应该掌握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以及作者的总体创作情况,品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态度,或爱或憎,或褒扬或贬抑,准确把握作品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的色彩基调,不能犯褒贬错位、轻重失误的错误,然后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现代文阅读(10分)

    自言自语(其六)
    史铁生

          自然之神以其无限的奥秘生养了我们,又以其无限的奥秘迷惑甚至威胁我们,使我们不敢怠慢不敢轻狂,对着命运的无常既敬且畏。我们企望自然之母永远慈祥的爱护,但严厉的自然之父却要我们去浪迹天涯自立为家。我们不得不开始了从刀耕火种到航天飞机的创造历程。日日月月年年,这历程并无止境,当我们千辛万苦而又怀疑其意义何在之时,我们茫然若失就一直没能建成一个家。太阳之火轰鸣着落在地平线上,太阳之光又多情地令人难眠,我们想起:家呢?便起身把这份辛苦、这份忧思、这份热烈而执着的盼望,用斧凿在石上,用笔画在墙上,用文字写在纸上,向自然之神倾诉,为了吁请神的关注,我们又奏起了最哀壮的音乐,并以最夸张的姿式展现我们的身躯成为舞蹈。悲烈之声传上天庭,悲烈之景遍布四野,我们忽然茅塞顿开听到了自然之神在赞誉他们不屈的儿子,刹那间一片美好的家园呈现了,原来是由不屈的骄傲建筑在心中。
         
    我们有了家有了艺术,我们再也不孤寂不犹豫,再也不放弃(而且我们知道了,一切创造的真正意义都是为了这个。所以无论什么行当,一旦作到极致,人们就说它是进入了艺术境界,它本来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它现在主要是心灵的美的家园)。我们先是立了一面镜子,我们一边怀着敬畏滚动石头,一边怀着骄傲观赏我们不屈的形象。后来,我们不光能从镜子里,而且能从山的峻拔与狰狞、水的柔润与汹涌,风的和煦与狂暴,云的变幻与永恒,空间的辽阔与时间的悠久,草木的衰荣与虫兽的繁衍,从万物万象中看见自己柔弱而又刚劲的身影。心之家园的无限恰与命运的无常构成和谐,构成美,构成艺术的精髓。敬畏与骄傲,这两极!
         
    (选自史铁生《宿命的写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16.
    “一切创造的真正意义都是为了这个”一句中的“这个”所指代的意思是(          
          A.
    自然之神      B.敬畏自然      C.艺术创造      D.心灵家园

    17.
    “我们一边怀着敬畏滚动石头,一边怀着骄傲观赏我们不屈的形象”,对这一句话阐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
    .通过对劳动者形象的描写,赞扬我们不屈的精神。

          B
    .通过对原始初民劳动场面的描写,表现人类与大自然搏斗的豪情。
          C
    .借用古希腊神话故事,赞美人类永不言弃的精神。
          D
    .通过虚构出的一种实践活动,褒扬人类对自然之神的敬畏之情。
    18.
    “敬畏与骄傲,这两极!”对句中“骄傲”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可以通过刀耕火种征服自然。

          B
    .自然之母永远慈祥地呵护人类。
          C
    .在建设心之家园的历程中,人类创造了艺术,再也不犹豫,再也不孤寂。
          D
    .艺术和美的创造使人类的自然生命走向无限。
    19
    .下面对原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建设心灵家园实际上是人类寻求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

          B
    .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是人类能力和精神的“镜子”。
          C
    .人类通过艺术和美的创造战胜了自然。
          D
    .艺术和美使人类不再孤寂,也使人类可以傲视自然。
    20.
    根据文章的意思,下列关于“艺术创造”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艺术活动是在刀耕火种等物质实践活动基础上产生的。

          B
    .艺术创造使自然之神更加关注人类。
          C
    .对生活意义的忧思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艺术创造的动力之一。
          D
    .艺术的精髓在于表现自然的伟大与人类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16
    .【答案】D
         
    【解析】
    指示代词“这个”在句中一般是指代离它最近的内容,反观原句的前面一句话,就可以定位是指代“艺术”,而且后面一句话“它现在主要是心灵的美的家园”有提示价值,即一切创造的真正意义都是为了艺术这个心灵家园。
    17
    .【答案】C
         
    【解析】
    “滚动石头”、“骄傲不屈”等词汇就可以联想到古希腊神话故事。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从西西弗斯永不停息地推石头来反抗命运的挑战可以类比史铁生对命运的残酷永不妥协,进而推演到“赞美人类永不言弃的精神”这个层面。
    18
    .【答案】C
         
    【解析】
    “骄傲”的是人类能够超越自然获得精神升华的一种境界,自然既养育了我们,又威胁了我们人类,但是人类可以创造艺术来建设心灵家园,从超越自然的束缚而获得永恒,再也不会甘受自然之神的摆布,再也不会感受到孤寂,因为人类可以在心灵家园的无限和命运的无常之间构成和谐。
    19
    .【答案】B
         
    【解析】A
    项“人类建设心灵家园实际上是人类寻求自我安慰的一种方式”应该是一种面对自然的精神与勇气而不是安慰。CD项的人类可以战胜自然,傲视自然的额说法欠妥当。

    20
    .【答案】B
         
    【解析】A
    项是讲艺术创造的基础,艺术创造源于物质,艺术源于生活。 C项是讲艺术创造的动力之一,人类对生活意义的忧思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能够促进艺术创造。D项是讲艺术的精髓。只有B项错误,主要是讲艺术创造的价值。人类可以借助于艺术向自然之神倾诉,可以吁请神的关注,但是“艺术创造使自然之神更加关注人类”的说法在文中属于无中生有。

    分析:
          从分数上讲,现代文阅读在专转本考试中有10分,是比较重要的复习板块,但这部分的试题选材广泛,设题灵活,更注重思维的考查,学生复习时常感觉无规律可循,不知从何入手,几乎是学生自主复习的死角。首先不能有消极被动的备考心态,在整体复习备考过程中大致有“对照考纲,归纳个例——储备知识,梳理思路——揣摩题例,融会贯通”三个阶段,它需要语感和技巧两方面的配合,而贯穿其始终的是一条基本的解题思维或者说答题思路,在有效思路的引导下才能做对题目,这一思路需要我们在平时有意识的训练和强化,现代文阅读想取得高分就应具有相应的辨别,理解,升华文章的能力。

    言文阅读(10分) 

    谷阳献酒

          楚共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楚师败而共王伤其目。酣战之时,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谷阳操觞酒而进之。子反曰:“嘻,退!酒也。”谷阳曰:“非酒也。”子反受而饮之。子反之为人也,嗜酒而甘之,弗能绝于口,醉而卧。战既罢,共王欲复战,令人召司马子反,司马子反辞以心疾。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日:“今日之战,寡人新伤,所恃者司马也。而司马又醉如此,是忘楚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寡人无与复战矣。”于是罢师而去,斩司马子反以为大戮。
         
    故竖谷阳之进酒,不以仇子反也,其心忠爱之,而适足以杀之。故日:“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
         
    (节选自《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2003年版,有删改)
          [
    注释]竖:童仆。 大戮:杀了陈尸示众。
    21.
    下列句中的“而”表偏正关系的一项是(          
          A
    .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B
    .子反受而饮之。

          C
    .共王驾而自往。 
          D
    .楚师败而共王伤其目。

    22.
    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文末“……而适足以杀之”的“适”是“恰恰、恰好”的意思。

          B
    .“嗜酒而甘之”的“甘”,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C
    .“人其幄中,闻酒臭而还”中的“臭”,是“气味”的意思。
          D
    .“罢师而去。”其中的“去”译作“到……去”。
    23.
    下列句式不属于或者不包含判断句的一项是(           
          A
    .寡人无与复战矣。

          B
    .子反日:“嘻,退!酒也。”
          C
    .是忘楚国之社稷而不恤吾众也!
          D
    .今日之战,寡人新伤,所恃者司马也。
    24.
    下列符合短文内容的一项是(           
          A
    .楚晋交战,楚国败了,但楚共王把晋厉公的眼睛弄伤了。

          B
    .童仆谷阳以酒充水给司马子反喝,是出于对子反的忠诚爱戴。
          C
    .楚共王请司马子反来商议退兵一事,子反以生病为由推辞了。
          D
    .楚共王在危难之时丝毫不讲情面,忘记了国家,不爱惜百姓。
    25
    .下列对短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楚共王不明智,把整个国家的命运仅系于司马子反一身。

          B
    .谷阳好心做坏事,只考虑司马子反爱喝酒,未顾及共王的感受。
          C
    .司马子反意志薄弱,因醉酒不但耽误了国事,还遭受了杀身之祸。
          D
    .司马子反之所以被杀,就因为他弄虚作假,装病欺骗君主。

    21
    .【答案】C
          
    【解析】
    “而”作为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A项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所以”。B项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D项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C项表示偏正(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22
    .【答案】D
           
    【解析】A
    BC项都是正确的,D项“罢师而去。”其中的“去”译作“离开”。“去”字的古今词义不同,古义表示“离开”,今义表示“到……去”,古今义的方向正好相反。

    23
    .【答案】A
          
    【解析】
    “也”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BCD项都是判断句。A项是省略句,“寡人无与(之)复战矣”,省略了宾语“之(晋厉公)”。

    24
    .【答案】B
           
    【解析】A
    项楚晋交战,楚国败了,并且楚共王的眼睛被射伤了。
          B
    项正确。“竖谷阳之进酒,不以仇子反也,其心忠爱之”表明侍仆谷阳献酒,他的内心是忠诚爱戴子反的。
          C
    项楚共王请司马子反来商议再战一事,子反以生病为由推辞了。楚共王商议的不是退兵之事。
          D
    项张冠李戴了,原本是楚共王批评司马子反忘记了国家,不爱惜百姓。
    25
    .【答案】C
          
    【解析】A
    项无中生有。B项“未顾及共王的感受”属于牵强附会。D项司马子反被杀是因为他醉酒误事,违反军纪。

         
    【参考译文】
          楚共王和晋厉公在鄢陵大战,楚军失败,楚共王伤了眼睛。战斗激烈之时,楚军司马子反口渴要水喝,侍仆谷阳拿了一壶酒来敬献给他。子反说:“嘿!一边去,这是酒。”谷阳说:“不是酒。”子反接过来喝了。子反这个人,喜爱喝酒,觉得酒味甜美,不能停下来,结果醉酒睡了。战斗已经结束,楚共王想和晋军再战,派人召见司马子反,司马子反以心病为由推辞不去。楚共王乘车亲自前往,进了子反帐中,闻到酒气于是返回,说:“今天的战斗,我自身受了伤。所依靠的是司马,司马却又醉成这样。这是忘了楚国的神灵而不关心我的民众。我不能继续战斗了。”于是把军队撤离鄢陵,把司马子反处以死刑。
         
    所以侍仆谷阳献酒,并不是因为仇恨子反,他的内心是忠爱子反的,但却恰好是杀了他。所以说,献小忠,便是对大忠的祸害。
    分析: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阅读在历年试卷中占的比例比较大,从提高高考语文学科成绩的实际出发,提升学生准确地解读和推断文言词语的阅读思维素质,是富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多以名篇为阅读材料,很少选取浅显易懂的段落。所取语段比较短小,一般在200300字左右,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语音、字词的理解、难句的翻译、对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等。根据语境提供的已知信息进行科学的猜测、选择、推演,从而破译未知信息,命题人都在文章细节处大设迷障,干扰分析。因而最可靠的方法是平时扎扎实实地掌握。
         
    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就是理解,理解词语、理解句子,进而理解文意。而作者在表情达意时,并不是孤立地运用某个词、某个句子,他总是将一个个的词语搭配起来组成句子,又将一个个句子连缀起来成段成篇。因此,我们在理解某个词、某个句子的意义时,也就可以跳出该词、该句,着眼于句子、句群,通过对词的组合,对句子结构等方面的分析来理解词义,理解句义。语法掌握牢固了,对古汉语的语言特点就掌握牢固了,所谓的“语感”也就强了。理解深入了,善于提出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答题。由于文言文考查内容比较简短,答题时贵在准确、清晰,一般不需要随意发挥。  

    应用文(30分)
    27.网络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变化,一批网络用语也随之进入人们的日常口语甚至青少年的作文中。这种现象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和一部分语言文字工作者的关注。请你以一名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就网络语言的使用情况设计一份调查报告提纲,并于重要部分加以适当的阐述。(30)
         
    要求:(1) 300字以内。

          (2)
    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信息,如确需使用人名、校名等时,请用“××”代替。
     
    【解析】
    27.应用文
         
    调查报告(提纲)分值分布
          (1)
    标题(2分)
          (2)
    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14)
         
    ①调查缘由、目的(4分);

         
    ②调查时间(2分);
         
    ③调查对象的概况(3分);
         
    ④调查的经过(方法)(5分)。
          (3)
    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13分)
         
    ①调查的内容或事实(6分);
         
    ②对调查的事实作分析(4分);
         
    ③说明观点和结论(3分)。
          (4)
    调查报告的结尾部分
         
    提出建议、办法和措施,简单进行概括。(此项内容可有可无,有的话可适当加分)
          (5)
    调查报告的落款(1分)
         
    调查者的姓名(1分)。
         
    【例文】
         
    关于网络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提纲)(2分)
         
    调查缘由:网络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变化,一批网络用语也随之进入人们的日常口语甚至青少年的作文中,这种现象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和一部分语言文字工作者的关注。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本人将对此进行调查,以显示该现象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其深入程度,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4)
         
    调查时间:自xx日起,至xx止。(2分)

         
    调查对象:本校在读大学生。(3分)
         
    调查方法:设计问卷(个别访谈、BBS版抽样)等。(4分)
         
    调查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词语50个,对其在大学生中的使用场合,使用频率和认同程度进行量化统计,从而预测这些网络用语的发展趋势。(6分)
         
    调查过程:先发放问卷,然后收回,进行统计分析。(5分)
         
    得出结论:(3分)
         
    调查人:×××(1分)
    分析:
          纵观近几年的试卷,考生在答题时顾此失彼的现象较为明显,答题时的立足点是正确的,答案则不尽全面。
         
    在应用文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四性:信息覆盖的全面性、结构组织的条理性与逻辑性、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文体格式的正确性。要想写作得高分,这四性缺一不可。应用文写作不单单只是针对格式的复习,格式只是最起码的要求,信息是否完全关系到文章是否完整,结构的合理安排才能让文章层次鲜明,而语言使用的准确性也关系到考生的写作水平和得分情况。希望同学们用较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实现应用文写作中质的突破。要使答题时不出现这种偏差,一是要求自学应考者在复习、答题时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概念的全面性,自始至终提醒自己,答题时要全面周到,防止出现挂一漏万现象;二是要善于弄清文种之间细微的差别,在相互比较之中把握概念,在共性中求个性,既不能忽视每一条题目的共通之处,更要重视文种与文种、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细微的差别。

     

    命题作文(70分)
    28.人类总是在危机中前行,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此伏此起。历史上的许多危机尚未完全淡出我们的记忆,现实中的各种危机又接踵而至:人际危机、感情危机、健康危机、学业危机、就业危机……
         
    面对危机,我们不应听天由命,顺其自然,而要迎难而上,化“危”为“机”。
         
    请以《直面危机》为标题,联系自身实际,用现代汉语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以外,其它文体不限。(70)
    28
    .作文

         
    【解析】2011年的大作文是命题作文,按照指定的题目《直面危机》,联系自身实际进行创作,相较于历年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而言,难度有所降低。想作文出彩,多在用例上下功夫,写当前身边发生的都可以,倘若人云亦云,仍旧沿用作文常用古人素材,必定难逃平庸之作。
         
    危机有好多类:生存、灾难、信仰、情感、道德……关键是面对危机,我们化“危”为“机”。这就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逻辑思维来分析客观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堆砌几个与危机相关的事实论据就能够解决问题的。此次命题作文,非常贴近当时的热点话题,如云南盈江地震和日本地震引起的核辐射等,来论述人类面临自然灾难的生存危机或者生命危急,尤其是以日本的樱花为寄托,虽然只有七天的生命,却把最美最绚丽的色彩绽放给世间,从樱花怒放的生命里我们可以学会的是面对危机时的坚毅与从容。也可以结合考生自己的人生轨迹来构思。个人依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素材,比如,提高个人社会生存竞争力,就要提高自我忧患意识,参加专转本考试就是改变自己文凭方面的劣势,把劣势转换为优势也就是化“危”为“机”。可以结合的事实论据就有“中国首善”之称的陈光标和大学生村官张广秀。陈光标高调行善也有好多没有兑现的承诺,导致他陷入了“诈捐门”,没有兑现的善款导致他陷入了道德的危机中。大学生村官张广秀扎根基层奉献自己,积劳成疾就是陷入了生命的危机。“我爸是李刚”以及药家鑫案件等凸显出来的珍爱生命的话题。还有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事例其实也就是个化“危”为“机”的话题。
         
    命题作文区分度不高,今后出现的几率较小。但是阅卷标准一直在强调联系现实、选用时事材料的重要性。不懂得关注现实生活,就不可能在寺意时结合时代特色或关怀社会群体;不懂得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思考,考试时当然会认为材料匮乏无从谈起。
         
    【理论依据】
          真实包括着道德,伟大蕴含了美。 ——【法】雨果
         
    养身莫过于养性,养性莫过于养德。 ——中国谚语
         
    君子怀德,小人怀宝。 ——中国谚语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法国谚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富贵福祥,将厚吾之主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北宋】张载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印度】泰戈尔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鲁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
    分析:
         
    作文素有语文的“半壁江山”之称,越来越开放的作文命题形式,为每一个同学提供了创新的机会。由于命题作文内容开放,写作空间宽,灵活性大,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展示学生的写作特长,近年来,命题作文在使用数量上一直占主流地位。命题作文一般只给考生一个材料作为引出论点的引子,只给一个阐释的范围,至于考生的主旨、立意则极为自由,无需引入材料的观点.
         
    命题作文侧重考察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对大多数应试的考生而言,这种看似毫无约束的命题作文,实际操作起来却有很大的难度。许多考生还不能自如地把命题作文从材料作文中区分开来,致使命题作文丧失了它自由表达、展示个性的优势。出现这类现象,可能跟考生没有全部读懂题意、或者是在立意上欠缺历练有关。“文以载道”,考生应从所给的材料中,提炼出正确、新颖、深刻的观点,让此观点统摄全文。在文中,文章的中心要明确而突出,表现出正面、积极向上、有教育意义的主题,不应表现消极情绪。

     

    电话:025-83598273  Email:240821264@qq.com  qq群 :304185670   地址:南京市宁海路南师大退教协办公室(南师正门进向前50米)
    版权所有:南京启点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所有 技术支持:〖经典网络传媒〗 备案号:苏ICP备11073748号